为创新思政课教学形式,厚植爱国爱校情怀,5月22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校史馆里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将课堂“搬”进校史馆,为2023级应用英语2班、人工智能班学生讲授了一堂别开生面又富有教育意义的思政课。本次实践活动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郝静静老师主讲。
课程以集体朗诵《少年中国说》拉开序幕,铿锵有力的诵读声点燃了青年学子的志气与担当。

随后,师生共同走进校史馆,通过“历史长廊”的沉浸式讲解,感悟学校发展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

郝静静老师以学校七十六年的建设发展历程为主线,带领学生穿越时空,重现学校从最初的筚路蓝缕到今天的桃李满燕赵的历史脚步,共同追寻和见证政法人身上闪耀的优良作风。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解,从校史馆一组组老照片、一份份文献资料中见证政法的成长历程,发现政法的精神气质,感悟“个人成长与学校发展、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关系。应用英语专业学生表示:“校史中的奋斗故事让我明白,青春的价值在于脚踏实地、服务社会。”人工智能班学生则对学校与时俱进的改革历程感触颇深:“我们要像前辈一样,在时代变革中勇担重任。”
本次实践课以校史为“活教材”,将丰富的校史资源转化为课程内容和育人优势,将思政教育融入历史情境,既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更激发了青年学子将“小我”融入“大我”的使命意识,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肯担当的新时代青年注入精神动力,实现了价值引导、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提升了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 撰稿:郝静静 初审:檀丽丽 终审:常满荣 )